添加剂
(1)乳化剂。乳化剂是乳化液的稳定剂,是一类表面活性剂。它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界面张力,使之形成乳化液。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总是由非极性的、亲油(疏水)的碳氢链部分和极性的、亲水(疏油)的基团共同构成。这两部分处于分子两端,形成不对称的结构。因此,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一种两亲分子,具有既亲油又亲水的两亲性质。
(2)防锈剂。防锈添加剂主要有水溶性防锈剂和油溶性防锈剂两大类。防锈过程主要是游离碱与水溶性缓蚀剂作用的过程,如三乙醇胺可与金属发生作用,并在金属表面生成不溶性的致密氧化膜,阻止金属的电化学腐蚀。但加入三乙醇胺一定要适量,过量后不但不溶解,反而会影响乳化,甚至破乳。
(3)稳定剂。稳定剂的作用除了稳定油相,使之不分层,并且呈透明均相之外,还能使乳化液在常温和高温下稳定,防止或减少乳化液的分层和析油。选用的稳定剂多为异丙醇、多元醇(乙二醇类)、乙醇、高碳醇、二三乙醇胺、苯乙醇胺等。
(4)除上述添加剂外,还包括极压剂、碱保持剂、杀菌剂、消泡剂、络合剂等。
又分矿物油切削油(或复合油)、极压切削油、活性切削油三种。所用的矿物油有煤油、柴油、轻质润滑油馏分。矿物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动、植物油(5%~10%)便是复合油,适用于轻负荷的切削加工。极压切削油中加有硫、磷、氯极压添加剂,以满足黑色金属,齿轮等深度金属加工的要求。活性切削油中加入活性硫等化合物,用于高合金材料深孔钻、攻丝等深度加工。
乳化液中含乳化油少,即浓度低的(如浓度为3%~5%),冷却和清洗功效不错,适宜粗加工和磨削;浓度高的(如浓度为10%~20%),润滑作用好些,适于精加工(如拉削和铰孔等)。为了继续加强乳化液的润滑性能,还可加上一定量的氯、硫、磷等极压添加剂,调配成极压乳化油。乳化液:是一种高性能的半合成金属加工液,特别适用于铝金属以及合金的加工,但不适用作含铅的材料,例如一些黄铜和锡类金属。本产品使用寿命很长,根本不受渗漏油、混入油的影响,用软水完成调配。 乳化液选用不含氯的特制配方,专门用作解决铝金属以及合金加工时出现的诸多问题(比如:切屑粘结、刀具磨损、工件表层精度差及其表面遭遇污染等)。它能应用于包括绞孔在内的全部操作。乳化液亦能有效地以防加工工件生锈或受到化学腐蚀,还能有效的防止侵蚀感染。
切削液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:
1、切削液应无性气味,不含对人体有害添加剂,确保使用者的安全。
2、切削液应满足设备润滑、防护管理的要求,即切削液应不腐蚀机床的金属部件,不损伤机床密封件和油漆,不会在机床导轨上残留硬的胶状沉淀物,确保使用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。
3、切削液应满足工件工序间的防锈要求,不锈蚀工件。加工铜合金时,不应选用含硫的切削液。加工铝合金时,应选用PH值为中性的切削液。
4、切削液应具有优良的润滑性和清洗性能。选择无卡咬负荷值高、表面张力小的切削液,并经切削液试验评定。
5、切削液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,这对加工中心尤为重要。
6、切削液应尽量适应多种加工方式和多种工件材料。
7、切削液应低污染,并有废液处理方法。
8、切削液应价格便宜,配制方便。